今年以来,崆峒区检察院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,先行先试、不等不靠,主动作为、积极实践,以解决传统痛点、难点为目标,在模型构思、设计、制作等方面加强调研学习,在数据获取、协作机制等方面努力探索,积极推进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设。

1.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,把牢数字检察“落脚点”。
牢固树立“数字赋能监督,监督促进治理”的理念,组织干警学习最高检录制的《大数据类案监督实战视频课程》和其他先进地区成熟的法律监督模型和优秀经验做法,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,通过实地观摩、同堂培训、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,引导干警全面提高运用大数据开展法律监督的自觉性、积极性,准确认识数字检察、业务主导是根本,必须“从业务中来、到业务中去”,在案件办理中注重数字检察需求提炼、为研发数字检察模型提供数据支撑。
2.坚持以数据汇聚为中心,筑牢数字检察“支撑点”。
数字检察模型的核心在于不同数据筛查、比对、碰撞。区检察院坚持在建立健全“解析个案、梳理要素、构建模型、类案治理、融合监督”的大数据检察监督工作机制上下功夫,充分运用系统内+系统外各类数据,包括检察业务应用系统、12309检察服务平台、电子卷宗等内部数据及其他渠道获取的外部数据信息,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在惩防违法犯罪、监督纠正违法、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作用,进一步拓宽思路,大胆探索,积极推进优秀监督模型落地落实、全面提升整体工作质效。
3.坚持以模型应用为牵引,抓牢数字检察“着力点”。
数字检察工作的生命力是法律监督模型的研发与应用。各部门立足工作实际,坚持“小切口、轻应用、快响应”的原则,在重点领域分析数据、提炼规则、总结规律,归纳筛选条件和关键词,构建可操作、更实用的崆峒检察数字模型,切实将数字检察成果转化为检察履职成效。目前,从模型概述、监督内容、监督依据、数据来源等方面分析提炼,初步拟定了8项覆盖“四大检察”的法律监督模型。下一步,区检察院将坚持边学习边论证边建设边应用,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模型文档、细化模型规则、优化模型系统,切实将数字检察成果转化为检察履职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