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检察新闻 > 正文
检察新闻

【漫画】叮!您的“养老诈骗防骗指南”到了!

时间:2022-05-16 15:17:29 来源:  作者: 点击数:

现阶段,老年人防骗意识薄弱,加之骗子“套路”满满,致使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,这份“养老诈骗防骗指南”帮您“避坑”养老诈骗套路。


1.“缴纳养老金”骗局

犯罪分子往往谎称其认识政府工作人员,可以为未参保老人进行代办服务,让未参保老人误以为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金。



2.“保健品”骗局

“保健品”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,打着祛病强身、偏方有奇效等幌子,通过在小区、路边等地方组织老年人体验其保健产品的方式,夸大保健品功效,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、虚假功效的保健产品。


3.“以房养老”骗局

犯罪分子往往打着“以房养老”、“房本在家无用”“高收益”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,再诱骗老年人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,从而进行诈骗。



4.“低价旅游”骗局

犯罪分子以低价组织旅游活动,诱骗老年人旅游,然后通过强制、诱导、忽悠、捆绑销售等手段,欺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商品,或者途中变相增加旅游费用。



5.“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”骗局

犯罪分子往往冒充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,谎称老年人或其子女存在违法行为,须向其缴纳罚款、保证金等,以此骗取老年人财物。



6.“虚假养老帮扶”骗局

犯罪分子往往假借义务诊疗、心理关爱、直播陪护、慈善捐助、志愿者服务、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,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。



7.养老服务骗局

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利用上门照料、机构托管、提供床位等形式,通过诱骗老年人签订合同、缴纳会费、购买养老床位、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,非法占有老年人财产。



防骗小妙招

妙招一:不轻信“免费午餐”

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,不贪图小利、不轻信他人谎言,牢记世上没有“免费的午餐”。要打消“用小钱换大钱”“不劳而获”的念头,不要轻易的将自己的钱转给他人。

妙招二:加强警戒心理

遇事保持冷静,多调查、多思考,不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。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部门不会电话通知当事人通过网银向指定账户付款,遇到类似电话要保持警戒心理。

妙招三:树立科学保健理念

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,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,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、神药、进口药,以防陷入“药托”的骗局。

妙招四:常与亲友沟通

遇到问题不急于决策,不固执己见,多听取亲友意见。作为家庭成员的子女要与老年人多交流,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于呵护。

妙招五:抓紧自己的“钱袋子”

凡是需要付钱的时候,切勿相信骗子“不要告诉任何人”等等之类的话,及时与子女、亲人沟通,征求他们的意见。尤其是需要银行转账时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易向他人汇款。

妙招六: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

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、社区宣传栏,学习了解当前各类诈骗手段,加强自身防骗识骗能力。及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为自己的钱袋子安上一份“保险”。


关闭

新媒体